【广东新闻广播】铿锵玫瑰别样红!走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受医者仁心“她力量”

2022-03-10

       第112个“三八”国际妇女节,记者走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六位女性医者面对面。她们之中,有从业40余年、荣获“南丁格尔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提灯女神”成守珍,有将无痛分娩技术和远程胎监技术送到基层的妇产科医生,还有站上三尺讲台的医者之师……她们是女性,更是医者。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奋力活出最好的自己、最美的“她”。在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聆听她们关于成长与蜕变、关于炙热与追求的故事,感知发自内心的、温柔而坚定的“她力量”。

 

       成守珍:提灯前行41年,用行动践行南丁格尔精神

 

成守珍获颁“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的主任,成守珍从事护理事业41年,一直在临床一线深耕护理,荣获首届中华护理科技奖、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等。

       3月1日,广东省妇联举行“巾帼心向党,喜迎二十大”广东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2周年座谈会,对广东省各届先进女性代表和集体进行了表彰。成守珍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这个称号是对中国女性的表彰,也是对我们女性工作的认可和尊重。”成守珍表示这个荣誉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同时她也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要把每一个过程踏实做好,太看重结果反而会忽视了过程。我们只负责做好过程,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

       今年已经60岁的成守珍,仍希望在岗位上发挥作用,把自己40多年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帮助他们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成守珍表示护理工作看起来平凡,但实际并非如此。“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目前护理工作仍以女性为主,希望年轻护士们可以进一步传承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在挽救生命、促进人类健康等方面把护理工作做好,并且坚持不懈。”

       过去的10年里,中山一院不断地在专科护理方面做建设,并形成了一批专科护理队伍。成守珍表示未来的工作方向更具挑战性:“护理是一门学科,未来我们也在学科建设、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

 

       陈海天:心系患者,用“造血式”帮扶把无痛分娩等技术带到基层

 

陈海天下乡义诊

       2020年1月,陈海天作为队长带领帮扶队进驻封开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帮扶工作。针对当地情况,陈海天和队员们确定了三项核心帮扶措施:一是强调业务学习,营造整体向学的氛围;二是开拓创新,逐步引入适宜当地条件的新平台和新技术,如无痛分娩、关节置换和远程胎心监护等;三是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各类诊疗活动、固化制度,提升当地医疗保障水平。 

       对产妇而言,无痛分娩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分娩的痛苦,是临床麻醉技术的一项广泛应用。此次帮扶活动,陈海天则将无痛分娩作为重点技术之一引进当地开展教学,包括产程到什么情况时可进行无痛分娩、无痛分娩的监护问题和用药配方等问题的指导。即使陈海天已经回到了广州,她仍深深牵挂着封开的老百姓,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到当地的人们。帮扶期间,她便多方寻找资源,帮助封开县人民医院成功建立起远程胎心监护中心,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进行线上远程医疗。目前,陈海天申请的中华医学基金会的项目资助也正在持续推进中。

 

       叶子:《急诊科医生》的这些桥段,每天都在上演和亲历

  

叶子给大学生授课

 

       中山一院急诊科医生叶子和丈夫都是急诊科医生,她坦言“平衡家庭和工作特别难”,但即便分身乏术,她还是勇担起一线医生言传身教的职责,在中山大学开展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急诊风险与快速诊断思维》和《医者的品质与温度》,还负责在线开放课程《急诊急救原则与临床思维》。日前,她在第九届中山大学教师教学竞赛中以通识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夺得特等奖。

       “我设定的课程目标,是在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的过渡阶段,让医学生早期体验真实的急诊临床情境,培养学生专业的急救技能、正确的临床思维和良好的医患沟通意识。”叶子表示,希望结合自身在急诊科一线工作的经历,在授课中将临床专业知识与医学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临床上对患者的帮助、教学中和学生的互动,都是我所热爱的。”

       紧张和忙碌是急诊科的常态,帮助不同患者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对叶子尤为重要,足以支撑她面对快节奏、24小时待命等的压力。“我们常说在急诊科没有太多的性别之分,我们很多的女医生在急诊科里都可以独当一面,都是很坚强的女性。想要在这个岗位坚持下来,也是需要很多付出的。”谈及影视剧和现实中急诊故事的差异,叶子表示艺术源于生活,但影视剧更艺术化:“事实上,急诊科里平淡的、激烈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易慧:ICU里直面生死无常的“金刚芭比”

 

易慧在工作

 

       易慧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也是广东省援助湖北武汉第一批医疗队队员。2020年除夕夜,易慧和医疗队逆行出征,支援武汉最早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武汉市汉口医院。

       作为小组组长,易慧在进入病区第一天就迅速梳理了患者情况,与组内的另两名同事做了分区分工。她还利用各种设备为多位患者行了无创通气、高流量氧疗等呼吸支持。在易慧的带领下,医疗小组高效有序地完成各项收治及抢救工作。但提起援鄂的这段经历,易慧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很特别的事情:“作为一名医生,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ICU里的重症病人较多,工作量和压力大,对体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搬动病人配合检查、帮病人翻身等都是ICU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但ICU的女医生并不少,里面的护士很多也是女生。我们常常取笑自己为‘金刚芭比’。”易慧笑着介绍。虽然ICU的工作急、重症多,但在ICU工作了十几年易慧恰恰喜欢这儿的工作,她认为这种在生死悬崖边救回病人带来的成就感是非常大的。同时她也表示,病人家属对亲人生命的坚持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是最打动她的。

       由于家属只能通过手机视频的方式和ICU患者见面。易慧认为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和家属的沟通更为重要,但沟通的关键不在于以往短短的探视时间内,而在于每天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应该做好随时沟通的工作,我们有义务和家属说明病人当下的情况,并及时向家属沟通病情的变化。”

 

       陈子怡:用专业与敬业为癫痫女患者圆妈妈梦

 

陈子怡在义诊

 

       陈子怡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的一名医生,主要的临床工作方向是癫痫,并且她从事这一工作已经18年了。

       10年前,“癫痫患者的妊娠”的话题开始触动陈子怡。一名同为医生的女性癫痫患者找到陈子怡,希望可以正常地怀孕生育。“癫痫患者的生育期确实有一定的风险。”据了解,怀孕期间癫痫发作会对母婴带来危害。可增加大多数妊娠和分娩并发症的风险,还会增加宝宝畸形、发育迟缓、缺氧等风险,严重可导致孕妇或宝宝死亡。

       在回顾以往的临床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后,医院对这名患者进行了妊娠风险的评估,在确定其为低风险患者后为她调整药物,确保患者在妊娠期间没有癫痫发作的风险。之后,医院在多学科的协助下完善了妊娠的风险评估和检测系统,帮助了很多年轻的癫痫患者进行妊娠。到目前为止,此项工作已经帮助了80多个女性癫痫患者。

       在陈子怡看来,癫痫患者经过规则的治疗是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享受和同龄人相同的生活质量的。而进行必要的评估后,女性癫痫患者也可以考虑要健康宝宝。“但不要因为害怕自行停用药物,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苏畅:远赴他乡,为喀什医生编写“口袋书”

 

苏畅在喀什第一人民医院查房

 

       一批中山一院“白衣女神”则远赴他乡,将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输送到边远地区。2020年3月27日,中山一院血液内科医生苏畅随中组部第九批援疆干部抵达喀什,被任命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人生地不熟,高海拔以及干燥的气候带来极大不适,但苏畅依然立即投身于紧张的临床工作中。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科中心一直想在科内成立儿童血液肿瘤组,但因对血液肿瘤诊治信心不足,工作一直无法开展。苏畅到血液科工作后,向儿科主任建议选送曾经进修血液的儿科医生到血液内科学习3个月,专门管理儿科患者,从而逐步成长为成熟自信的血液专科医生。

       要达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目标,除了提升综合医院水平外,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水平同样重要。喀什地区的基层医生亟须一本符合南疆地方疾病特色、浅显易懂,可解决村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医疗问题的“口袋书”。

       接到编写任务后,苏畅立刻开展实地调研并组织下乡医生座谈,了解村医知识短板、培训难点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她组织本地全科专家及后方医院全科专家多次讨论,制定出反映喀什地区乡村疾病谱、贴合工作的基本目录内容,并邀请后方医院的全科教授进行样稿书写,征求当地全科医生及村医意见,反复修改。目前该书编写工作已经完成,将由科技出版社出版。

 

 

记者:罗苏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报道链接:https://m.itouchtv.cn/article/f1aefacc2abd4da7a97314b58816244c?shareId=vr5ubssB

报道时间:2022-03-09